【博览财经特稿】2025年8月,一则新闻揭开了恒大集团二号人物夏海钧藏匿海外的冰山一角。香港高院应清盘人申请,颁布针对夏海钧妻子何某的临时禁制令,冻结了她名下位于美国加州尔湾的多项资产。法院文件披露的细节令人侧目:夏海钧妻子在加州持有3处不动产和4辆豪车,总价值约2400万美元,而这些资产的实际出资和控制人正是夏海钧本人。法院认为,夏海钧借妻子名义持有豪宅,公然隐瞒在美资产,显然有转移财产、防范追债的企图。因此法庭决定将其妻列为被告,共同限制处分相关资产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08年至2022年间夏海钧光工资薪酬就累计高达18.55亿元人民币,平均日薪达77万元。巅峰时的2017年年薪2.7亿,就算2021年恒大暴雷前夕,他依然拿了2.02亿元薪酬,另加上套现股票债券约12亿元。夏海钧赚得盆满钵满。
2022年7月22日深夜,广州珠江畔的恒大中心顶楼依旧灯火通明,恒大董事局紧急会议一直开到了子夜。一份加盖恒大集团公章的公告静静躺在桌上,等待最后签发。公告上的每个字都像铅块一样沉重:“恒大物业约134亿元存款被第三方质押担保并强制执行,相关贷款经第三方回流恒大集团用于一般营运。恒大执行董事、行政总裁夏海钧等三名高管因违规安排承担责任,董事会要求三人辞任集团职务。”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气氛。
消息传出,舆论哗然:中国恒大集团“二把手”夏海钧黯然退场,“功臣”沦为“罪臣”。有人将这夜比作恒大帝国大厦崩塌前的一声巨响。在这场金融风暴中,夏海钧的传奇生涯迎来了最戏剧化的转折点。
博士毕业后,夏海钧进入央企中信集团体系,在南方经济热土崭露头角。他先后任职于中信华南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,从基层一路做到中信东莞公司总经理、中信华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。在东莞,夏海钧展现出卓越的经营才能:据说当时他接手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,愣是被他经营成了当地地产龙头。彼时的夏海钧意气风发,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职业经理人。
第二次,许家印亲赴东莞,再次盛情相邀,并许诺道:“三个月后,我就把总裁的位置让给你。”据夏海钧身边人士回忆,那段时间他内心颇为纠结。一边是打拼多年的中信体系,前途稳健可期;另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民营房企恒大,蕴藏着巨大机遇也潜伏着未知风险。最终,夏海钧被许家印的执着打动,他放弃了体制内的“铁饭碗”,选择追随许家印下海闯荡。
加入恒大的最初几年,夏海钧就遇到了重重挑战。2008年,全球金融危机骤然来袭,恒大彼时的香港上市计划临门折戟,公司资金链瞬间绷紧。当年恒大销售额从2007年的31亿元骤降至25亿元,现金流吃紧,几近撑不下去。
2009年,恒大重整旗鼓卷土重来。这一年,在夏海钧的统筹下,恒大大举引入战略投资者,并成功推动公司于1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。钟声响起的那一刻,许家印激动得热泪盈眶,夏海钧也难掩笑容。恒大命运自此改写,企业进入爆发式扩张通道。
2017年,许家印登上中国首富宝座,身家达2900亿元人民币。他的左膀右臂夏海钧也风光无限,被外界称作“宝座背后的男人”。恒大集团官网对夏海钧的介绍中写道:“夏海钧拥有逾30年房地产开发及企业管理经验,目前全面负责集团日常工作,包括财务及资本运营、监察法律事务、信息化建设、海外及公共事务等。”换言之,除战略方向和拿地这种核心决策由许家印拍板外,恒大日常运转几乎都由夏海钧执掌。
恒大许多惊人的资本运作背后,都有夏海钧的身影:从海外发美元债券、引入战略投资者,到分拆物业、汽车板块上市,他熟练地运用财技,将恒大杠杆越拉越高。在2017年恒大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夏海钧曾意气风发地总结恒大成功的秘诀:“规模扩张是首要目标,只能靠高负债、高周转、高杠杆和低成本的‘三高一低’模式来实现快速发展。”
短短十年间,恒大从一家区域公司膨胀为拥有全国项目的地产帝国,这对搭档可谓居功至伟。2018年,在恒大如日中天之时,《福布斯》公布了“香港上市中资企业CEO薪酬榜”,夏海钧以2.7亿元年薪位居榜首,荣膺中国地产界“打工皇帝”之称。
光鲜业绩的背后,暗流涌动。恒大高速扩张的那些年,夏海钧作为“操盘手”主导了一系列激进的商业决策,也埋下了日后危机的伏笔。首先是大规模融资与冒险投资。恒大的扩张离不开巨额资金支持,夏海钧深知这一点。
然而这些融资手段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,也让恒大债台越筑越高。更冒险的是,恒大在巅峰时期大举进入非地产领域: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、进军粮油和矿泉水行业、豪掷数百亿布局新能源汽车……这些决定多出自许家印的强势拍板,而身为总裁的夏海钧则负责具体落实。
其次是高杠杆与财务冒险。为了保持“三高一低”模式下的资金链运转,夏海钧不惜采用一些激进做法粉饰财报、腾挪资金。多年后监管调查揭示:恒大地产2019年、2020年财报存在大规模虚假记载,分别虚增利润407亿元和512亿元。这些数字骇人听闻。
最后是一步险棋:“永续债”和A股回A计划。2016年前后,为了进一步做大规模,恒大透过复杂的交易发行永续债等表外融资工具,巧妙地将巨额债务不体现在报表上,以降低账面负债率。这种会计处理虽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,却为恒大争取了更高评级和融资空间。
2020年,距离承诺期限将至,恒大不得不以现金和债券赎回大部分战投股份,耗资高达数百亿元。这无异于一次自伤筋骨的巨额支出,让原本高企的债务雪上加霜。夏海钧为筹措回购资金殚精竭虑,终于在最后关头勉强兑付,算是替老板履行了承诺。然而,公司资金链因此愈发紧绷。
当监管部门在2020年推出“三道红线”新规,限制房企过度举债时,恒大首当其冲地被列入红档。夏海钧明白,这意味着恒大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滚动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了。此时的恒大,就像高速行驶在悬崖边的大巴,刹车片突然开始失灵。
7月,广发银行向恒大地产讨债的消息坐实,恒大债务危机正式引爆。外界恐慌情绪瞬间蔓延,供应商围堵讨款、购房者担心烂尾、金融机构绷紧神经,中国版“雷曼时刻”的论调四起。狂风骤雨中,恒大帝国表面的繁华一夕退色。
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被迫出面安抚,在人群中颤声承认:“我们确实拿不出400亿现金,一下子兑付不了……”甚至透露自己早在5月就提前兑付赎回了投资,理由是“家里有急事”。
2021年下半年,无论是恒大内部誓师保交楼的大会、还是对政府的承诺会、债权人会议,都看不到夏海钧的身影。这位昔日高调的“打工皇帝”仿佛人间蒸发,只留下一个荒诞的传闻:“夏总去香港忙着处理债务重组和资产出售。”但更多业内人士相信,他这是提前抽身保命去了。
这一连串精准而大量的减持,让人不得不联想:作为恒大财务情况最清楚的人,他显然已意识到巨轮即将撞山,于是在第一时间选择弃船自救。有恒大员工事后回忆,2021年9月初公司高层一次紧急会议上,一位副总裁焦急质问:“资金缺口这么大,夏总人呢?!”台下无人作答,许家印铁青着脸保持沉默。
对于恒大上下而言,这位昔日的总裁已如幽灵般消失。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:恒大最危险的时候,“二号人物”已经不在船上了。
为防系统性风险,监管当局迅速入驻恒大,牵头成立风险化解委员会,一场前所未有的善后行动就此展开。许家印在公开信中含泪承诺“保交楼,保民生”,甚至变卖家产、出售私人豪宅以筹款自救。然而恒大的窟窿之大远超想象,短短几个月已无力回天。
消息一出,投资者一片哗然,香港监管机构迅速介入调查。恒大方面也不得不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。而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想到一个名字:夏海钧。因为这笔离奇的134亿腾挪术,如果没有集团最高财务负责人拍板,是断不可能完成的。
公告中同时不无讽刺地强调:“许家印主席并未审阅相关文件,因为没有人特别提醒他注意。”仿佛要向公众撇清,恒大掌舵人对此事毫不知情,只是无辜“被签字”背锅。这番说辞令人为之哑然。
他甚至早早开始变现套现自己所持恒大资产:除了前述债券和股票,他还在辞职前后陆续抛售手中恒大股票,并出售了香港的一处豪宅。那套位于香港山顶豪宅原值近1.6亿港元,他以8200万贱价急售,只为尽快回笼现金。
夏海钧离开恒大高层后,选择了远走他乡,试图抽身事外。然而,他真能全身而退吗?围绕他的纷争和清算,才刚刚开始。2022年夏海钧辞职消息公布后不久,就有传闻称他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”。这一度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,到了2023年9月由权威媒体披露:夏海钧早在2022年年中已回到内地,接受相关部门控制调查,连同前CFO潘大荣一起协助调查134亿存款案。若此为真,则意味着夏海钧实际上并未真正在海外逍遥,而是在内地配合处理问题,以求从轻发落。
深交所也在2024年5月发布公告,因夏海钧作为恒大控股股东董事期间违反规定,拟对其公开谴责并认定其终身不适合担任债券发行人董事、高管等职务。同时,这份公告指出“因无法与夏海钧取得联系”,交易所只能以公告形式送达处分决定。也就是说,此时夏海钧已被正式确认“失联”,俨然逃亡海外。
与此同时,香港法院开始逐步冻结他们在港的资产。2024年1月,法院下令冻结夏海钧在香港的资产,金额据报道高达600亿港元。纸终究包不住火。就在这个月,夏海钧还是浮出了水面。也是在这个月,随着中国恒大在港交所正式摘牌退市,一代房地产巨舰最终沉落。
夏海钧是否将在异国他乡被绳之以法?抑或继续隐匿财产,与债权人斗智斗勇?现在无人能给出确切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出中国商业史上罕见的悬疑大剧,将在漫长的法律程序中继续上演。(来源:风声岛 作者:海边的风声君)